(本网讯 孟家伊)清明节是寄托哀思的节日,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的精神纽带。4月1日-3日,历史文化学院以“清明祭英魂,传承英烈志”为主题,通过“线下沉浸+线上共鸣”的形式,分批分班开展清明祭奠系列活动。



慎终追远:在传统节日中厚植家国情怀
该院开展以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回顾革命历史,讲述英烈故事,深刻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通过主讲人分享英烈的感人事迹,激发学子的爱国情怀,培育他们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使学子们在缅怀先烈的过程中汲取精神力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
以史铸魂:在红色浸润中筑牢精神根基
该院组织学子们走进信阳市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实地感受大别山革命老区“28年红旗不倒”的壮烈历史。通过沉浸式的参观体验,学子们得以触摸历史的温度,深刻领悟“江山即人民,人民即江山”的深邃含义。在纪念馆内,学子们通过聆听讲解员饱含深情的叙述,观看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文物,内心被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进行的英勇斗争深深触动,涌现出对英雄的敬仰以及对革命精神传承的强烈愿望。
数字赋能:在虚实结合中创新思政新样式
该院借助“中华英烈网”开展“云端祭英烈”活动。云祭扫有效突破时空局限性,学子只需轻点屏幕,就能为千里之外的烈士纪念碑、革命先烈敬献电子花篮,在云端点亮“数字长明灯”,还能给英烈发弹幕留言,寄送追思。这一举措让更多的学子真正地走进历史,与英烈进行交流,传递薪火,继承红色传统。
此次清明祭扫系列活动采用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思政教育的立体化覆盖。学子们在革命纪念馆触摸历史温度,在数字平台跨越时空对话英烈,助力红色教育焕发新时代吸引力。该院将持续探索"场景化+数字化"等符合青年学子表达习惯的育人新模式,构建起历史与现实交织、虚拟与真实共振、传承与创新共鸣的思政教育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