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秦梓硕)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组织“追寻红色足迹,点亮青春信仰”实践团,走进湖北省红安县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该院党委副书记杨阳, 团委书记易雯雯带领实践团成员们参加。


走一条红色传承路。暑期,杨阳和易雯雯带领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中国第一将军县,沿途深入了解革命历史,实地参观黄麻起义革命纪念馆、董必武故居,亲身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实践团成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积极交流心得,共同探讨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学子们备受鼓舞,自发地站在董必武铜像前重温入党誓词,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感悟初心使命,在探索与传承中坚定前行决心。
筑两面安全防护墙。烈日炎炎,热情高涨,实践团在七里坪镇积极开展“防溺水+反诈骗”宣教活动,为当地群众筑牢生命财产安全防线。成员们结合老区水域特点,创新性的采用情景剧的形式,生动演示了竹竿、救生圈等应急救护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通过模拟溺水救援场景,让群众直观理解并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呈现了一场红色土地上的“蓝色安全课”。成员们制作的“反诈红色记忆卡”,围绕常见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措施,将反诈知识与革命老区故事相结合,成为最受欢迎的宣教材料。
搭三座数字赋能桥。怀揣着红色精神和服务热忱,学子们在长胜街依托专业知识,针对不同年龄群众提供特色服务,助力革命老区百姓跨越“数字鸿沟”。一是搭建“护苗成长桥”,针对留守儿童暑期触网时间长、家长监管难的问题,为孩子们讲解网络成瘾的危害,帮助家长掌握非暴力沟通的科学干预方法,引导儿童养成健康的用网习惯。二是搭建“青年创智桥”,从智能家居的便捷操作,到自动驾驶的安全出行,再到远程医疗的贴心服务,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互动体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科技探索的兴趣和动力。三是搭建“银发乐享桥”,针对老年人“不敢用、不会用”智能设备的痛点,成员们设计教学图谱,分步骤讲解微信视频通话、医保电子凭证等高频功能,帮助他们乐享智能科技带来的便捷生活,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让“数字桥梁”成为老区振兴的“发展加速器”。
此次活动有利于该院学子在红色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在服务群众中彰显青春担当,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