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行走时代中的变迁
––浅评《三峡好人》
文/胡利娜
当一个社会急匆匆往前赶路的时候,不能因为要往前走,就忽视那个被你撞到的人。
––贾樟柯
《三峡好人》秉承贾樟柯导演一贯的作风,将目光锁定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把记录的手伸向当代社会现状,将镜头对准底层劳动人民。他直面真实,尊重世俗生活,关注身边的世界,用电影留住这行走时代中的变迁。
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贾樟柯携《三峡好人》斩获金狮奖。影片讲述了两段关于“寻找”的故事,一男一女,两个山西人,来到即将因三峡工程而淹没的奉节。煤矿工人韩三明来找十六年未见的女儿和前妻,女护士沈红寻找两年无音讯的丈夫。两段关于“寻找”的故事,融入在古城拆迁、三峡大坝建设的背景下,变得没那么重要,而对于时代变迁的展现,也显得没那么刻意。
缓慢流淌的静物画
《still life》是这部电影的英文名,令人奇怪的是,它与中文名没有任何关联,不过它却是对影片整体意境的完美阐释,我们翻译它为静物画。确实,影片透露出一种压制内心的,甚至令人想要急躁的“静”,这大多来源于它镜头的展示。处于三峡这样拥有壮观景象的地方,拍摄画面又可以美得像画。
这部影片一度会令人感到沉闷。它没有刺激的画面冲击,动感的音乐节奏,它的画面色调暗淡,节奏压抑,声音嘈杂,但整体却给人一种静,一种美的享受。缘何?
这“静”的来源,主要在于镜头的运用。它的镜头移动缓慢,开头,便是一个缓慢移动的长镜头,像是从左至右,展现一幅生活画卷。画面中的人物主体,这些普通的底层生活民众,他们不看镜头。镜头,就如同一个外来者的眼睛,客观地描述这里的生活场景。其实画面中的人、事、物,并不是美的,人物没有精致的妆容、华丽的衣服;事物没有干净的表象、整齐的排序,就那么随意地,不加修饰地存在着。但画面整体配上冷色调,暗蓝的冷淡基底,却令它像一幅油画,美得具有艺术感,像艺术品一般,暗含着它独特的意义。
除此以外,影片多处固定的镜头,赋予它静的美感。像拍摄小马哥与韩三明在吃饭、对话的场景时,镜头固定,就像一个幽灵,静静待着,记述他们的对话,客观地观望着,仿佛演员们不是在演,而本就是真实的生活。以及韩三明与麻幺妹对话,韩三明几人讨论一起回去挖煤矿等场景,都是静的画面。
电影的画面,不仅像油画,也像中国山水画,在人物与山水间,在三峡中央穿行,带着雾的朦胧,有着富有想象的留白,如此这般的一幅静物画。
平静表象下的暗流
这样的一幅静物画,却只是一个平静的表象。水面平静,静的不展现出底下暗流的一丝痕迹,然而画面中不断出现的水位线字幕,却时刻提醒着,有一天,这座城市会被淹没,会消失殆尽。人们在这里生活,古城在慢慢拆迁,一砖一瓦,看似如此缓慢,如此凝滞,却真实地藏着颠覆摧毁这一切的暗流。
同样,这“静”掩饰不住人物内心喷涌而出的情感,不论是男女主人公,还是影片中任何一个平凡的人物。沈红去寻找自己的丈夫,找到他在的工地,问到一人。“哦,你是在找郭斌?” “对,你知道他在哪吗?”“不认识这个人!”“可你已经说出了他的名字。”此处便已暗示了寻人的艰难。沈红找到了丈夫的好朋友,找到了他所在的工地。近在咫尺,却迟迟未见,沈红明白,他在躲她,她确定他有了另一番柔软。寻找之路,尽是失落。奉节的天气是潮湿的,沈红的情绪也是潮湿的,内心却是焦躁急迫的。她不断地喝水,不断地擦汗,在风扇下,沈红提着领子吹风,闷热的环境,映衬着她烦闷的内心,平静的心潮下,是激荡汹涌的情绪。平静的生活下,是暗潮涌动的苦涩。而韩三明同样,在一步步的寻找中,伴随失落,伴随焦灼,平静的生活场景下,暗藏着内心急迫如潮的情感。
超现实主义的魔幻
本片属于现实题材的影片,而在片中却加入了一些“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令本来略有沉闷的影片平添了一些趣味与深意。
在连接韩三明与沈红的转场中,镜头里有一个UFO形状的东西,从天划过。观众纷纷猜测其用意,又重新赋予了它许多新的含义,使其影片又神秘了许多。据贾樟柯自己回忆说,当时突然有一种感受,在这里的经历,会不会有另一个世界的,更高层次的人,在操纵着?于是他便把这些想法,用特效做了出来。如此现实主义的题材,用如此超现实的一种渲染,虽然不合情理,但它却是导演处于当时情景中内心真实情感抒发的产物。影片中还有一座建筑腾空而起,这是由于这座建筑在画面中,特别不合时宜,看着“别扭”,于是导演用特效让它飞走。人生就该简单些,让别扭的,不合心意的都飞走。最后一幕,人在高空中走钢丝的场面,在韩三明几人决定一起去做煤矿工人后,它变成了象征他们几人未来命运的载体,也象征着当时社会命运的走向——危险,又富有挑战!
故土·人文关怀
影片中有这样一幕引人深思的场景,村民告诉韩三明,十元钱的背面,是我们家乡夔门,但之后,夔门将永远不存在了,钱背面的景物也会换掉,没有人会再记得这里曾经有如此景象。之后韩三明拿着钱与夔门对比,然而在这之前,竟未曾关注,在意过它。韩三明是外来人,是游客一般的人。他们对这里的一切,视而不见。不是自己生活过的地方,不会有人真正的在意它,爱它。冗长的岁月中,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变化,消失在变革中的这些城市,这些壮观景象,只有真正在此处生活过的人,才会真正珍惜、不舍、眷恋。
几年后,几百年后,谁还会记得,有这样一个地方,我们只能凭借这部影片和仅有的历史记录来缅怀。我们感受镜头下当地人的酸楚,一起目睹了这场历史的变迁,看似冷眼旁观,实则更添悲悯。
如何去评判一部影像?正如贾樟柯所言:“一部好的影片,不在于它的灯光打得多么漂亮,运动多么复杂,最主要的是,它有没有表达出现实的质感,是否具有一种对现实表象的穿透力。”而这部电影,不仅有细腻深刻的人物内心情感表达,还有画面带来的视觉美感,亦表现了急剧变化的中国,它们都对准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变革。忠实而客观,滔滔江水,淹没了古城,而《三峡好人》用影像留住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