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留学,何来英雄无用武之地
文/刘 琪
出国留学,自近代以来就受人关注。洋务运动期间,为了培养人才,政府大力开展留学教育,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1872年,中国政府派出首批留学生,成为近代中国留学生的开端。一直以来,出国留学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居高不下,海归也作为才华和实力的代名词备受尊崇。然而,近日以来发生的事件让我重新定义了“留学”这一概念。
据《都市快报》报道,浙江省杭州市一个普通家庭孩子,高中毕业后去澳大利亚留学,为凑学费家里卖掉唯一的住房,她在国外接连读完本科和研究生,6年花了200万元,回国后找工作却频频受阻,一些用人单位甚至只开出2000元底薪。无独有偶,在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读了7年的留学生,满怀信心的回国就业,却发现,这么多年的留学经历并没有为他赢来一张“绿色通行证”。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出国热潮一浪盖过一浪,非理性留学现象不胜枚举,高额的投资换来就业的尴尬,盲目留学热为何还是居高不下?如此情形让我们不禁想要追根溯源,一探其中究竟。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小别离》,剧中因留学一事让每个家庭起了不少争执。据调查,以剧情中的北京中考为例,只有20%毕业生能够进入重点高中,剩下80%的学生就只能进入普通高中了。如此悬殊的差距,到底是选择出国留学还是在国内挤中考、高考独木桥,早已成为了家长和孩子们的一块心病。以前,能够出国留学的机会少之又少,而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的快速融合,尤其是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出国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已是寻常的经历,把孩子送到国外读小学、中学或是高中的现象也是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对于一些成绩不太突出的孩子,家长想到的能够避过高考的最好办法就是跟风“留学热潮”,他们认为孩子从国外回来就一定会找到很好的工作,从业的起点会比别人高很多。这种“留学成功论”思想的萌生让孩子和家长共同走进了一个误区。然而,出国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名校和好的优势专业,如果随随便便地在国外找一个教育机构或是学校名字说出来人们都前所未闻的“野鸡大学”,即便有学历文凭,有海归身份,那又能代表什么呢?学校普通,能力普通,日后回国,也多半是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除了家庭因素,孩子自身的原因也不容小觑,可能不少学生留学的决定都是父母做的,又或者是看到其他同学出国,自己也想跟风,本就有“花钱买学历”的心思,当在国外面临语言、功课等压力时,便消极度日,甚至“混日子”,就算最后勉强毕业,能力水平也远远不达标。回国后,尽管顶着海归的光环,却不能在实际求职中蒙混过关。留学本是学习或专业技能上的进修,可如果只把留学当做回国求职的一种筹码,专注于混一个金光闪闪的海归身份,以这种心态去留学,早已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又怎能把学业放在首位?况且,据大多外国媒体报道,中国学生大多喜欢群居生活,搭建一个个地方乡团,交际圈只限于中国人,如此“闭门造车”又哪来的交流学习呢?这类留学生美其名曰眼界开阔,学成归来,实则滥竽充数,鱼目混珠。没有真才实学,又想要工作方面高职高薪,于情于理都不合适。
再者,海外与国内的教育课程和环境熏陶不说有天壤之别,也大有差异,加之国外学校鱼龙混杂,一些用人单位没法判断一个海归的含金量,有知名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放言:“现在的海归研究生大多数不如985高校本科生踏实能干。”他们普遍认为,能通过高考考去985等高校的学生,吃苦能力和工作稳定性一般都比海归强。如今国内专业也越来越强,相比留学生,国内高校毕业的学生更加熟悉国内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毕业后能够很快进入并适应这种人际交往圈,绝大多数海归回国后都把目标涌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渴望得到高薪轻松的职位。但求职的竞争毕竟是激烈的,适者生存,无论大公司还是小企业在招聘时自然慎之又慎,深思熟虑。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过多方面考虑,有些留学生似乎并不如这些高校毕业生有优势。
其实,我们不必盲目地将出国留学奉为圭臬,也不能全盘否定留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优势,很大一部分留学生还是精英型人才。从小的方面来说,出国确实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大的方面来说,留学生是国家的脸面,是展现文化外交的最好方式之一。我国现在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的能力型人才,留学自然会为国家提供后备资源。
在留学走向大众化的今天,如何让留学生回归以前的高质量?作为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留学固然可以作为一个好的选择,但切记不可盲目跟风,外国的教育纵然遍地黄金,也要考虑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如今我国各方面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国内教育也力争上游。企业在招聘时,往往更偏重的还是个人能力,而非虚无的留学光环。在孩子留学与否的问题上,家长需谨慎看待,理性抉择,学历重要,但能力更重要,家长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结合子女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专业和院校,要让孩子实现从成功留学到留学成功。
作为青年一代,学无止境,要认清现实,从自身情况出发,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基于自己的学业规划,乃至人生规划做出决定,全局考虑,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抛弃盲目留学观,莫把留学作为自己不努力的借口与退路。此外,留学切勿本末倒置,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和身份,在学习方面要多与老师同学互动,提高参与度,避免扎堆华人圈,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锻炼自己的语言和学习能力。学生自己也要有风险意识、忧患意识,留学并不等于留学成功,在这一过程中注重提升自己的实力,留学生的发展前景还是很美好的。
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出国留学不是头脑一热就做出的决定,它同样存在挑战与机遇,如果把握好了这个机遇,家长孩子能够共同正视留学的各种利弊、理性看待,等到真正学成归来之时,又何愁无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