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别山青年 >> 正文

泥沼中挣扎

发布者:张笑岩 李硕琪 [发表时间]:2021-06-01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团委 [浏览次数]:

“回首往事或怀念故乡,其实只是在现实里不知所措以后的故作镇静,即便有某种抒情伴随着出现,也不过是装饰而已。”回忆、时间、死亡,三个无甚关系的词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对待人生的态度,展现了人性的善与恶,构成了《在细雨中呼喊》这本小说,也讲述了一个年代的故事。

作者余华通过这本书来表达他对于时间和生命的看法。作者出生于文革时期,当时的一些事件在他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故而,他选择通过文字来表述他的见解、想法。作者用回忆、时间、死亡三个词贯穿这本小说,讲述了“我”——孙光林的成长,用孙光林的经历来讲述那个年代的故事,用一个家庭的生活来展现那个年代的生活。

本书分四章分别讲述主人公孙光林与家人在老家南门的生活、他中学时代的经历、孙家的历史和儿时在孙荡与养父母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主人公孙光林生长在两个不同的家庭,幼时被送到一个军人家庭收养,在养父母纷纷离开后,又被送回原生家庭。书中哥哥孙光平意气风发,在村里被同龄孩子捧着,最后却因砍下父亲的一只耳朵而坐牢;弟弟孙光明天真活泼,略有呆板却在死后沦为父亲和哥哥利用的工具;父亲孙广才懦弱、贪婪,无耻,最后因喝酒而被淹死……

这本小说写的回忆,不同于现在浅显的回忆。书中的回忆是与时间交织在一起的,是看似杂乱却又井井有条的。回忆,忆的是生活,忆的是时光,忆的是生命,没有时间限制,不受死亡局限。这本书的优秀之处在于作者把所有人都放在一个具体的环境——细雨中,用一个现实环境来描写虚拟环境中的人性,让回忆变得真实、可感。人性的善与丑是可以用回忆来表现的,生命的诞生与毁灭也可以由回忆来讲述。在书中,孙光林的诞生就是一个意外,没有父母兄弟的关爱,喜欢的人不喜欢他,唯一的好友也去世了,仿佛所有的悲哀都砸在他身上。但是,生活的不幸并未压倒主人公,少年时代经历的绝望、毁灭、孤单变成了他生活的动力。所以,在小说的最后,主人公有一个较好的结局。而其他人缺少韧性与坚持,缺乏在困境中呼喊的勇气,结局也就不尽如人意了。我们从不同方面理解人物形象,每个人物之间都有或多或少的矛盾。除主人公外,每个人物都是以一种悲惨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而悲剧的结尾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意义。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本书就用悲剧结尾,把美好变成悲伤,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人性,感受到在“细雨”中呼喊的艰难与无奈。

这本书用平淡而冷静的语言来描述在那个时代呼喊挣扎的人。通过文字,我们穿越时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冷静细致地观察人性。文字是表现作者感受与展现时代的载体,从这本书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到一种无可奈何的悲伤和一种无法言表的震撼。时间无法阻止我们感受那个世界,文字会变成小舟带我们体会那个时代对人的束缚。作者的文字是朴实又富含哲理的。他笔下的人物平庸又平凡,正是这平平无奇的人展现了这世界上的无奈。用悲惨的人物形象来展现生活的不平凡,展现生命的无奈与悲哀,也是这本书的优点之一。

“我坚信他可以直视阳光,因为这是他最后的目光,因为他付出的代价是死亡。”“活着的人是无法看清太阳的,只有临死之人的眼睛才能穿越光芒看清太阳。”这是作者的感悟,是书中人物的结局,也是我们的写照。我们所有人都在挣扎着、呼喊着,却依旧逃脱不掉死亡。可是,在死亡之前,我们又可以看一看这世界上的太阳。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是在枷锁中成长,对于死亡,他们是麻木的。但是,在即将死亡时,他们依旧会害怕,会挣扎,即使是无谓的挣扎。而现在,我们对于死亡不再是麻木的,当真正面临死亡时,我们也会如书中所说的那样:挣扎着不愿死去,然后穿越光芒看清太阳。

我们生活在温暖的世界,没有压抑的经历,也体会不到故事里人物的悲哀与艰难。但是,人生在世,总会遇到挫折与磨难,也总会有不如意的事情出现,我们要学会面对,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总会陷入回忆,总逃脱不了时间,也总有一死,但这都没有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重要,我们要在“细雨”中呼喊,在泥沼中挣扎,挣脱回忆,摆脱时间,才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