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别山青年 >> 正文

一个人在森林中成长

发布者:张笑岩 李硕琪 [发表时间]:2021-06-16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团委 [浏览次数]:

我们每个人一出生便迷失在一片森林之中,我们不断彷徨,不断寻找出路。但注定终老在这片遍布迷雾的森林之中。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便是这样的故事,孤单但温馨。教你明白,如何在这片森林中成长。

它的故事很简单,没有心怀天下的宏大格局,没有惊心动魄的生死离别,有的只是一男两女的如同细雨般缠绵的故事。故事中,渡边君在自己唯一的好友木月死后,独自一人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偶遇了好友的青梅竹马直子,并与其交往。在直子二十岁生日那天与其发生了性关系。但此时的直子已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并在第二天不辞而别。几个月后,直子通过书信,告知渡边她在一处深山里的精神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并得到其室友玲子的帮助。与此同时,渡边偶遇了绿子,绿子的乐观拯救此时无比痛苦的渡边,不久直子因病情折磨,选择与其初恋木月一样的道路,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得知此事的渡边无比痛苦,觉得生活失去了意义,孤身一人四处游荡,之后拜访直子曾在的疗养院,经玲子的开导,继续寻找人生的意义。

《挪威的森林》作为村上的代表作亦如他其他的作品一样,主角渡边君身边有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女生。直子安静内敛,绿子热情奔放。前者是最深邃的记忆,后者是最热切的盼望。

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或多或少都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安静抑郁的直子,活泼奔放的绿子,因情情爱爱而迷失、痛苦的渡边等等,都是当代年轻人的缩影。书中的角色亦如我们现实中不同时期的自己,他们的痛苦或多或少都来自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痛苦。无论嘴上说着多爱、多理解对方,但总是事与愿违。

当行为与语言的违背,现实与期望的不合,温情被金钱替代,追求被欲望折服,不断地失败,不停地失望,不愿再受到伤害,让现代人蓦然发现这整个世界只剩下自己孤零零一人。

亦如书中所说:“哪有人喜欢孤独,不过不喜欢失望罢了。”当精神跟不上物质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冷暖与交流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们渐渐沉浸在自己的狭小空间之中。村上的这本书正是刻画了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受到隔阂,人们心中的孤独感成倍增加的现代社会。

但《挪威的森林》之所以为《挪威的森林》,正是因为他不仅仅挖掘了深藏人们内心的孤独感,更告诉人们如何面对这种孤独感——你孤单但你并不孤独。一间木屋,一盏台灯,一本书,一首音乐,你照样可以过得很好。传统的恋爱,令人羡慕的热闹不适合你也没关系。安静点独处也挺不错,我们的感情与世人不同也没什么,那些冷言风语造成的伤痛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力量。

这本书另一点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对感情比喻的理解。特别是书中渡边对绿子表白的比喻:

“最最最喜欢你了,绿子!”

“什么程度?”

“像春天的小熊。”

“春天的小熊?”绿子再次扬起脸“什么春天的小熊?”

“你漫步在春天的树林里,阳光透过缝隙洒在草地上。这时突然出现一只毛茸茸的小熊,他拉着你的手说:‘小姐,你好,我们一起打滚玩好不好?’接着你抱着小熊,在开满三叶草的草坪上咕噜咕噜地滚下去,玩了一整天。你说棒不棒?”

这样奇妙的比喻让人不得不惊叹于村上对文字的把控。将美好抽象的感情用具体的动作来表达,除了村上难以找到第二人。他的浪漫与想象,以及对文字的掌控,让人感到眼前一亮。

《挪威的森林》还有一点引人注目之处就在于它的结构。一般来说,小说是很难直接从中间读起的,而这本书却有一个神奇之处。那就是:哪怕你随意地翻开一页读起,也能迅速地沉浸进去。亦如林书华对其所评:“村上的小说如同一座没有围墙的大观园,从任何一处都可以进入,或小桥流水,或茂林修竹,或雕梁画栋,或曲径通幽,无处不是令人流连忘返的景点,任何一处都既是入口又是出口。”

村上的文章永远都是高雅,冷静,节制的格调,作者虽然经常写生活中的平庸琐碎,但绝不因此而低就媚俗,他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寻找着人们心灵之中最质朴的需求,永远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温情和对苦苦挣扎的现代人的同情。村上用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阐述着自己领悟的人生哲理,尽自己的全力为迷惘的人提供答案。

《挪威的森林》与其说是恋爱小说不如说是成长小说。渡边一直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路,找出一条可以让自己走出森林的路,尽管还没走出,但孤单的他至少可以不孤独。书中结尾他给绿子打电话迟迟无人接听,这正是真正的人间,错过了,就难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