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别山青年 >> 正文

“读研”非“清研”

发布者:张笑岩 李硕琪 [发表时间]:2021-07-01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团委 [浏览次数]:

“严进严出,淘汰水课,取消清考”,这几年一度成为了高校界的热词。近日,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清退了数十名研究生的消息,引起了网友热议。随着调查的深入,发现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也发布过清退研究生的公告。而清退的直接原因无非是“已超最长学习年限”“未报到入读”“申请退学”等方面,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是超过最长学习年限。

研究生中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群体不断扩大,高校清退多名研究生的现象频繁进入大众的视野,这不仅是社会和个人的损失,也从侧面反映了学生主体的问题和高校教育机制存在的弊端:一是学术要求的转换。研究生的考核由原来的考分制,转向一个严格的学术标准:由以往的“严进宽出”变为“严进严出”。二是学生的身份多样。有的学生是在校研究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学业;但有的学生是在职研究生,需要边工作边完成学业,他们承担了职业和学业的双重压力,所以被清退的可能性较大。三是与学生个人的研究兴趣和学习能力有关。部分研究生之前盲目选择课题,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最后课题不感兴趣而拖延了研究的进程;还有一部分是个人并不适合研究生的深入学习,科研能力不足,临到最后手足无措,不得不按照规定被清退。四是导师的引导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导师的指导频率及指导学生规模、科研成果发表规定、论文选题等因素也会影响研究生的毕业时间。五是我国按学制对研究生、博士生进行经费拨款,如果不清退这些长期未能完成学业的研究生,学校将承受较大经费压力。

我国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上要求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位与研究生的管理。面对数十名研究生被清退的局面,学生主体需要反思:自己的学习和努力是否成正比?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研究计划?是否是多样化的选择左右了自己的学习进程?……作为高质量人才培养载体的各高校也要从多方面调整培养计划,落实国家提高研究生质量的刚性需求。

研究生群体要自主适应新的培养目标,更要在学习方面以更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通过以往的学习,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自己的理想生活是什么、自己该为什么去奋斗。在大学这个动力满满的加油站,学生由以往的随波逐流,变成了特立独行:由最初的一贯偏执,学会更多的为人处世。既然跨进了研究生的门槛,请扪心自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到底适不适合继续深造?研究生是一个很吃香的学位,它不仅仅是应聘的“敲门砖”,更是对自己学历的认可,它证明了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研究,不是顺手拈来那么简单,更不是动动嘴巴那么随意。我们深知学习研究既要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性,使之符合自身发展规律,又要使自己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所以要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岗位,既然选择了研究生这条路,就要把“学习”和“自己”联系起来,把这两个事物合二为一,只有真正将努力统一于实践中,才能顺利走完研究生这条道路,取得学历认可。

对于高校来说,把好研究生教育质量“出口关”是改善局面的重中之重。今年9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到,要加强关键环节的质量监控,完善分流选择机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对此也进行了明确强调:坚持质量检查关口前移,切实发挥资格考试等关键节点的考核筛查作用,完善考核组织流程,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针对国家发布的硬性要求,高校不仅要把好研究生的质量关,灵活制定教育机制也迫在眉睫。今年2月,教育部明确通知,2020年要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拟增招18.9万人。这为众多学科的发展建设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为研究生教育带来众多挑战。对于高校来说,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才是目的,要建立一种新的灵活培养模式的机制来顺应国家提高研究生质量的教育机制对高质量学生的需求,而不是用原有的固定学分制,来套用这种新的培养模式。中国以往的高校培养机制是“严进宽出”,而现在高校都是“刀刃向内”,被清退的研究生大多是年龄较大的在职博士生,难以毕业与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很大关系,既然是人才培养的高端环节,高校会在时间上对研究生实行倒逼机制。做学问固然注重积累,需要厚德博学,但并不意味着你有无限的时间去完成学业。做学问不仅要有质量还要有效率。高校也要适当考虑研究生的自身情况,有的学生是在校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学业,因为超过时间限制而被清退无可厚非;但是有的学生是从工作岗位上来读研,时间相对来说不够充裕,学校要灵活管理,分类制定研究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标准和条件。

另一方面,学校也要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淘汰分流机制。对于长时间不上课、无视学校纪律的研究生,必须通过强化课程管理,有效实施清退等分流手段,进行警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分流,对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方法。不断完善研究生评估制度,适时开展研究生满意度调查,建立毕业研究生质量跟踪机制,及时发布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研究生培养单位也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生课程考试,完善和落实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加大分流力度,做好学生分流退出服务工作;畅通分流渠道,对于那些未满足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毕业后若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相应要求,可重新申请授予学位。另外,要加快完善学术评价体系,以往高校和学生更关注毕业论文的考核,学生的课程学习管理机制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对此,高校需要对研究生培养实行全方位全流程管理,重视过程管理和过程评价,大力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我国研究生教育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研究生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要让“严进严出”成为研究生培养的常态,充分发挥过程评价的硬约束作用,为国家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高质量人才。